一项名为“人工化学师2.0”的新技术近日来被成功研发,只要人类向它发出定制要求,比如产品的颜色、光的亮度等,这个人工化学师就能开始研发出最合适的材料来进行合成并开始生产。值得关注的是,整个过程不需要1个小时就能办到!
从分析材料、多步骤的合成直到生产,整个过程皆为全自动化进行。
这项人工智能化学技术是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根据美国科普专题新闻网《每日科学》的报导,人工化学师2.0将在研究开发、试验发展和工业生产成为趋势,不但有助加速工业制造,通过智能分析就能找出适合的合成材料,可以省下不少的成本。
在化学与工业生产领域,基于安全与品质问题,人类一般需要大量时间来研究原料、加工方法和细节控制等,将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等。为了找到最适合的原料和生产方法,研究阶段还需要不断试验,使用不同材料来进行合成,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化学原料。
而人工化学师完全可以避免上述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以及不浪费原料的情况下,快速进行研发与生产制造。
化学科系苦读4年,机器学习最长只要10小时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工业化学,这些与化学相关的科系都需要我们人类寒窗苦读3-4年,才能完全掌握足够的知识,在工业生产部进行化学研究工作。
人工化学师,需要多长时间来学习呢?
答案是,1-10小时!
在第一次设置时,人类会输入产品制定要求,让人工化学师建构适合的量子点,这时候人工化学师会通过自己的“大脑系统”自主学习分类不同的化学材料,学习阶段只需要1至10个小时。
在经历了短暂却复杂的学习过程后,人工化学师的系统里可以组合2000万中的未来生产所需的量子点,快速确定最佳配方,能在4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研发与制造的程序。
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制造生产,人工化学师累积了更多材料算法经验后,研发与制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绝对是无人能及的程度。
另外,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也研发出了一项人工化学师智能系统,能工作长达至少21个小时,一天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而在8天内就可完成高达688个实验。
AI和数据将成为化学领域的基础
人工智能在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等应用专业中持续发展,无疑是为化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它将带动更多传统化学专业的升级,更高效、更颠覆性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从这个趋势中即可察觉到交叉学科是未来科学发展的走向,人机合作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因此,对于有志往化学或科学专业发展的同学们,可以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在大方向中重新思考未来定位。尤其重要的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把电脑知识和人工智能作结合,不将思维局限于传统的化学领域。
抓取人工智能2.0的发展契机,才能让自己不慌不忙地在这科技的洪流中做好万全准备。